伊斯兰教的普善精神

众所周知,但凡宗教文化,皆以仁慈博爱为宗旨,如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基督教讲“博爱”。但在不少人眼里,似乎惟有伊斯兰教鲜讲仁爱,却讲“圣战”,穆斯林崇尚武

力,缺乏爱心,这种认知显然是对伊斯兰教的误解甚或曲解,实则不然。

“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故伊斯兰教一贯宣导和平,追求和谐,同样以传播仁爱普善为宗旨,其仁爱思想深邃博大,无所不及。

一、 真主安拉是仁慈博爱、普济众生的

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中,真主安拉不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而且是宇宙万物的养育者。真主怜悯众生,普慈万物,是至仁至慈的主。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开宗明义,在第一章《开端章》中说:“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一切赞颂,全归安拉,众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1∶1-3)《古兰经》中说:“你说:‘天地万物是谁的?’你说:‘是安拉的。’他曾以慈悯为自己的责任”(6∶12)又说:“确信我的迹象的人来见你的时候,你说:‘祝你们平安。你们的主,曾以慈悯为自己的责任。你们中谁无知地作恶,然后悔过自新,真主必定赦宥谁,因为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6∶54)“主说:‘我的刑罚,是用去惩治我所欲惩治的人的,我的慈恩是包罗万物的⋯⋯’”(7∶156)

除“安拉”这一尊名外,真主还有99个尊名,其中有许多尊名体现了真主所具有的仁慈与博爱的属性,如:拉赫曼(al-Rahman):普慈的主或至仁的主;拉希姆(al-Rahim):特慈的主或至慈的主;色兰(a l -Salam):和平的主或赐安宁的主;阿法尔(al-Ghaffar):宽恕的主;瓦哈卜(al-Wahhab):厚施的主;拉扎克(al-Razzaq):普施的主;巴西特(al-Bsit):赐喜的主;哈基姆(al-Hakim):公断的主;阿德勒(al-Adl):公正的主;拉蒂夫(al-Latif):仁厚的主;哈利姆(al-Halim):宽容的主;厄富尔(al-Ghafur):至赦的主;舍库尔(al-Shakur):善报的主;哈菲兹(al-Hafiz):荫庇的主或保佑的主;穆基特(al-Muqit):赐人食禄的主;穆吉卜(al-Mujib):有求必应的主;瓦西尔(al-Wasi)宽恩的主:瓦杜德(al-Wadud):至爱的主;阿夫吾(al-Afuww):至恕的主;拉乌夫(al-Rawuf):怜悯的主;莫尔推(al-Muti):博施的主;纳菲尔(al-Nafi):施益于人的主。

这些尊名都在《古兰经》中不止一次地被反复提及。《古兰经》共114章,除第9 章外,每章都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开始,而在《古兰经》正文中,“拉赫曼”(al-Rahman:

普慈的主或至仁的主)共出现57次;“拉希姆”(al-Rahim:特慈的主或至慈的主)共出现115次;而“仁慈”一词的名词形式(al-Rahmah)也出现了115 次。这里不妨稍加引证:

“从安拉发出的许多品级、赦宥、和慈恩。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4∶96)

“你的主是自足的,是仁慈的。”(6∶133)

“你们的主,是有广大的慈恩的。”(6∶147)

“安拉的慈恩确是临近行善者的。”(7∶56)

“安拉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9∶99)

“若无真主所赐你们的恩惠和仁慈,如果真主不是仁爱的,不是至慈的,[他早就惩罚你们了]。”(24∶20)

“他为怜恤你们而为你们创造黑夜和白昼,以便你们在黑夜安息,而在白昼寻求他的恩惠,以便你们感谢。”(28∶73)

“你看真主的恩惠的效果吧!他怎样使已死的大地复活,那确是能起死回生的。他对于万事是全能的。”(30∶50)

“他在他们绝望之后,降下时雨,广施了他的恩惠,他确是保护者,确是可颂的。”(42∶28)

“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30∶21)

“如果你们计算真主的恩惠,你们不能加以统计。”(14∶34)

关于真主的仁慈,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中更有大量阐释,历代穆斯林先贤也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据艾布·胡莱勒传述,先知穆罕默德说:“真主把自己的仁慈分成一百份,保留了九十九份,施与人间的只有一份。真主的这一份仁慈便足够让所有的被造物分享,相互慈爱。一只动物提起它的一只蹄,生怕踩伤自己的幼仔,这就是来自真主的那份仁慈。”仅这一份主恩,就已是浩荡无际,难以竟数了。

先贤王岱舆(约1584~1670)讲:“真主大仁大慈,所以能足万物所需,略无缺乏。其恩惠广大,至公无私,诸天世界,无所不及;微虫细介,咸被其泽也。”先贤马注(1655~1745)也讲:“委实真主是普慈今世一切众生,独慈后世顺命之谟民穆民,大仁大慈,大能大化,至公无私,调养一切众生之主。”“情态忆殊,音声万类,识众志之谋为,辩人心之趋避。有感必通,无微不照,降衣禄于冥冥,操恩威于赫赫。饮血啖乳,化在先天。生死穷通,回圈万状。仰不能测其高,伏不能度其深。成造天地,变迁国土,能有能无,不增不减,至公至化,普慈真主。”

可见,仁慈博爱,既是真主安拉的崇高属性,也是《古兰经》的基本精神和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

二、 和平仁爱的普善观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

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正因为真主对人类的慈爱与怜悯,他才向人类派遣了使者,降示了经典,以引导人类走上和平友爱的正道,因此,伊斯兰教带给人类的首要资讯就是和平与仁爱,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就是维护和平,传播仁爱。《古兰经》说:“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21∶107)穆罕默德圣人的一生,就是全面践行伊斯兰教仁爱观的一生。穆圣不仅对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弟子倍加眷顾和疼爱,就是对那些反对和迫害自己的人也给予宽大处理,他时常祈祷真主引导迫害他的人。在光复麦加后,穆圣将那些原先迫害过他的人统统赦免,显示出博大的胸襟和仁慈的品格,古今历史家们对此无不赞誉,认为“古代史上胜利的入城式,没有一次可与此次相提并论。”

伊斯兰教关注全人类的福祉,宣导敬主爱人的博爱精神,要求穆斯林不仅要爱真主,爱使者,还要爱人类,爱万物。这种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有具体的实践。爱真主,就要敬拜真主,行真主所命,止真主所禁;爱使者,就要跟从使者,遵行圣行。

爱人类,就不可相互歧视,相互为敌,而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扶弱救困。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为人类赋予了理智和灵魂,人类肩负着为真主代治大地的职责,是真主创造的万物中最高贵的,在宇宙间享有至高的尊严,因此人类生命神圣不可侵犯。《古兰经》说:“凡枉杀一人的,如杀众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5∶32)基于这样的思想,伊斯兰教严禁侵害生命、亵渎人类尊严的各种行为,保护人的生命、荣誉、财产不受侵犯,并且赋予受侵害者自卫的权利。

“圣训”说:“不慈爱人的人,真主不慈爱他。”“自己饱食而他的邻居却饥肠辘辘的人不是穆民。”这里的“人”和“邻居”并不限于穆斯林,而是包括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全体人类。不仅要慈爱活着的人,甚至要慈爱死去的人。要尊重和保护人的躯体的尊严。先知穆罕默德在遇到人们抬着的一个灵柩时,正在坐着的他便起立致意,身边的圣门弟子告诉他那是一个犹太教徒的灵柩,先知质问道:“难道犹太教徒不是人吗?!” 圣训中讲,有个人想要打碎一块人骨,先知穆罕默德告诉他说:“你不要打碎它,你打碎尸骨,就如同打碎活人一样!”

伊斯兰教确立了一系列具体教规以实践对人的爱。如规定要交纳天课,关爱穷人;要孝敬父母,善待邻经训教法阐释里;要款待客人,探视病人⋯⋯,甚至当你的同伴打了个喷嚏,也当关心地向他祝福:“真主慈悯你!”。

《古兰经》说:“你们把自己的脸转向东方和西方,都不是正义。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经,信先知,并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和赎取奴隶,并谨守拜功,完纳天课,履行约言,忍受穷困、患难和战争。这等人,确是忠贞的;这等人,确是敬畏的。”(2∶177)又说:“不分昼夜,不拘隐显地施舍财物的人们,将在他们的主那里享受报酬,他们将来没有恐惧,也不忧愁。”(2∶274)

“圣训”说:“当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人的每一个骨节肢窍都当施舍。对两个人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是施舍,帮助一个人骑上他的坐骑或帮他驼载上他的行包是施舍,一句美好的话是施舍,前去礼拜的每一步都是施舍,清除道路上的荆棘障碍是施舍。”“你们因惧怕火狱而施舍吧!即便是撕碎的一片椰枣,如果连这也没有,那么就以美好的语言来施舍。”

“圣训”还说:“谁为真主而探望了病人或访晤了他的弟兄,便会有一个呼唤者向他呼唤:‘你多么善良啊!你的道路多么美好啊!你在天园中安了家啊!’”

真诚的穆斯林,还要善待生灵,热爱自然,施爱于山川草木、鸟兽鱼虫。有则“圣训”用一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善待万物的伟大意义:善待生灵就是敬畏真主、取悦真主的行为,能够获得真主嘉奖。这则圣训讲,据艾布·宰尔传述,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圣人)说:当有个人走在路上时口渴难耐,于是他找到一眼井并下去饮水。当他饱饮井水后从井里上来时,忽见一条狗气喘吁吁,因极度口渴而舔食湿土。那人自语:“这条狗如我刚才一样口渴呵!”于是他又下井,在靴子中盛满井水,用口叼着靴子爬了上来,然后将水给狗。真主因此而酬报了他,宽恕了他。圣门弟子们问道:“真主的使者啊!难道善待动物也有回报吗?”真主的使者回答说:“善待一切生灵,都有回报!” 穆罕默德圣人曾告戒穆斯林,即使在对敌战争中,也不可肆意毁坏花草树木。他曾面对麦迪那的一座山深情地说:“吴侯德山爱我们,我们也爱它。”

由此可见,伊斯兰教亦宣导仁慈博爱,其仁爱思想深邃博大,真可谓泽被天地,大爱无疆,诸天世界,无所不及。诚如先贤马注所言:“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 至此,我们可以说,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基督教讲博爱,伊斯兰教讲普善。

三、 穆斯林当大力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仁爱的普善精神

然而,不幸的是,伊斯兰教和平仁爱的普善观,未能很好地被人理解。对伊斯兰教的误解和曲解,既有有意的,也有无意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误解由来已久,而且往往是有意的曲解甚至是肆意歪曲。这与西方世界一直力图分化、破坏伊斯兰世界的团结,从而更有效的对东方伊斯兰世界实施侵略和控制的野心密切相关。从古代欧洲十字军发动的对伊斯兰东方的大规模入侵,到近、现代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推行野蛮的殖民主义扩张,再到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横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对伊斯兰教的各种歪曲甚至污蔑。伴随着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扩张,还形成了一门为征服和奴役东方的目的服务的专门学问,即所谓的“东方学”,对东方文化,特别是对伊斯兰文化进行系统的西方式解读,种族优劣论的偏见乃至恶意的污蔑、歪曲和不实之词充斥其中。殖民主义者为伊斯兰教描绘的总体图像是:这是一种东方野蛮民族的低级文化,伊斯兰教相对于基督教而言,是一种异端邪说,崇尚暴力,侵害人权,鼓励多妻,压迫妇女,喜好专制,反对民主⋯⋯。

今天,更有人企图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联系起来,通过各种舆论媒体,大肆渲染所谓“伊斯兰极端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其实质和目的乃是为了全面控制世界能源大动脉的中东地区。了解了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各种蓄意歪曲伊斯兰教的谬论就不难理解,也是不足为怪了。

由于西方世界操纵着国际舆论,因此,他们对伊斯兰教的种种歪曲在世界上散布很广,影响很大。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对伊斯兰教所抱有的各种成见和误解,其实是并非是有意的,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受了舆论的误导和蒙蔽,一旦他们了解了真实的伊斯兰教,并与穆斯林有真诚的接触和交往,便会明白其中的真相。对于由此而出现的某些不实言论,穆斯林不应愤愤指斥,而当心平气和地讲清真相,消除误解,因为别人并无不良用心,只是不知所致。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还有来自穆斯林内部的对伊斯兰教的误解。必须遗憾地承认,一些穆斯林自己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并不完全准确到位,他们的某些言行也未必完全体现出伊斯兰教的精神风貌,特别是没有体现出伊斯兰教和平仁爱的普善精神,相反,还可能与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这些不当的言行,不仅损害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形象,还在为外部的误解提供了口实。例如,《古兰经》中明确要求穆斯林要团结一致,紧紧抓住真主的绳索而不要分裂,因为穆民皆兄弟。“圣训”中还将全体穆斯林比作同一个肌体。然而一些地方的穆斯林长期为一些细枝末节纷争不已,相互攻击。穆斯林在历史上由于派别之争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至今非但不以史为戒,而且仍在重蹈覆辙。这种“自侮”行为,背离了伊斯兰教的真精神,损害了穆斯林的形象。虽然穆斯林民族曾有过文明的辉煌时代,但今日的穆斯林,已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远远落伍,在某些方面甚至偏离了伊斯兰教的真精神,正如有一位外国穆斯林学者所指出的,在今天,“最需要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的,或许就是穆斯林自己。” 的确,穆斯林应当正本清源,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伊斯兰教的真精神,大力弘扬伊斯兰教和平仁爱的普善思想,为民族、为社会、为人类奉献出更多的爱心。

事实上,我国各族穆斯林同胞有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他们始终恪守伊斯兰教的和平仁爱之道,遵奉《古兰经》和“圣训”的教诲,一向关心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乐善好施,富有爱心,勇于奉献。各族穆斯林本着伊斯兰教的普善精神扶弱济困、报效国家的善举不胜枚举。例如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发生后,各族穆斯林同胞慷慨奉献、全力救灾的感人事迹就是突出的例证。再如,“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会”等不少穆斯林慈善机构多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帮贫助学活动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说明,广大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和平仁爱的普善精神的实践始终没有停止过,他们一定会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在穆斯林敬主爱人的实践活动中,伊斯兰教“大爱无疆”的普善精神也一定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穆斯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