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卧尔兹”

“卧尔兹”的概念及作用

“卧尔兹”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伊斯兰教宣教的一种方式。意为“劝导”、“训诫”、“教诲”、 “讲道”、“说教”。《古兰经》“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伊斯兰教传教布道的主要方式是口头语言宣讲教义和书面文字宣讲教义,旨在劝导人们从迷误中醒悟,归信安拉,走向正道。

“卧尔兹”是通过口头语言演讲直接宣教的主要方式。通过“卧尔兹”直接让听众知道他们不曾知道的,以便落实。因为书面文字宣教只针对识字的人,有些人不识字,而且识字的人又不一定看书,也没时间看书,这就决定了与书面文字宣教相比,“卧尔兹”宣教所具有的突出特点:直接、明快。好的“卧尔兹”演讲,对听众来说是一次精神的“龙牡壮骨冲剂” ,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能唤起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伊斯兰真理的感召力和巨大的征服力。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里,让听众了解经训。从各方面来说,“卧尔兹”是一种经济(效果好而且省时间)的宣教方式。这里我所说的听众,不只指穆斯林,还包括非穆斯林(教外人),我们应欢迎他们来听“卧尔兹”,而不是排挤。主动让他们了解伊斯兰教,了解我们,以消除偏见和误解,共同巩固并促进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比方说,清真寺门口若蹲了一个教外人,我们很少劝导并把他请进来,宣传宣传,发展发展,拉他一把,而总是让他走得远远的,这样做本身就不符合“卧尔兹”的根本目的。这样我们怎么能壮大队伍呢?我们同是阿丹的子孙,只不过他们迷失了。更严重的是,有些地方对教外人倒没啥,尤其是对自己人,如果不是“同一派”,就不让进寺,对在别的寺里礼过拜的人,更是冷言冷语,冷嘲热讽。《古兰经》“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72:18)伊斯兰教是包容的宗教而不是排他的宗教,伊斯兰教是教活人怎么去做的宗教,是一种生活的原则。大爱无疆。应宽容,对待他们要以“优美的态度” 。目前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可归于没有把《古兰经》及《圣训》落到实处,只是挂在嘴上。我们有个真教却没个真信,虚的假的东西太多。“卧尔兹”就是以演讲的形式(“演”,指动作,“讲”,指内容,要绘声绘色,通俗易懂),把生活的原则落到实处。

 

讲“卧尔兹”时的主体与客体

方法的新颖可以弥补题材和经验的不足,比喻的生动可以加强感染的力量。主体与客体实际上牵涉到讲“卧尔兹”的方法。“卧尔兹”既然是演讲,就有主体与客体。演讲者为主体,听众为客体。在讲“卧尔兹”时,只有演讲者把握住了客体(即演讲物件),把握住对谁讲,才能清楚讲什么和怎么讲。清真寺里讲“卧尔兹”主要是阿訇,阿訇是主体,听众是客体即物件。讲“卧尔兹”不怕没内容,不怕没啥讲,只要熟悉《古兰经》和《圣训》,有悟性,内容有的是,问题在于如何结合实际。伊斯兰史很重要,是要很好的讲,但有时一个“卧尔兹”,作为主体的演讲者所讲的内容距现实太远,远至千年,作为客体的听众在打瞌睡,使“卧尔兹”变成了催眠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方法问题,与实际的结合问题。一个清真寺的阿訇,“卧尔兹”若讲的好,礼拜的人也会多起来,这说明信教群众还是心向教门的,因为阿訇能结合实际,讲得好而人数增多,这里面有群众对阿訇的无声赞许。以上所引《古兰经》“……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16:125)。而实际上有人讲“卧尔兹”优美的态度暂且不谈,几乎是训斥。这可能是训人训惯了吧?!当阿訇如果仅仅是为了顿顿有鸡吃,那一定讲不好“卧尔兹”。有真教,没真信,表面的东西太多。有些老人,胡子一把去看阿訇,阿訇头也不抬,不知是骄傲还是自尊,简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阿訇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应是演讲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作为客体的“卧尔兹”听众,受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这就对讲“卧尔兹”的阿訇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听众(客体)怎么办?当然,宣教不光是阿訇的事,每一个穆斯林都应担负起讲“卧尔兹”的使命和责任。

如何讲好“卧尔兹”

一、阿訇讲“卧尔兹”首先是劝善戒恶和引导本坊穆斯林群众信主独一、认主独一、拜主独一。

同时,阿訇在演讲时,实际上也是用演讲的方式在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学习经训扎实的功底和口才。其次,阿訇讲“卧尔兹”要尽量自己言行一致,做出表率。讲给别人听的首先自己要践行,要落实在行动中。阿訇在讲“卧尔兹”,大殿里多少人在听,阿訇引经据典,引导群众、劝化群众。虽然群众的经训知识欠缺,但谁讲的好不好,谁的遵行怎样,群众心中是一杆秤,只是看在教门的面子上,不敢说而已。

群众是水,阿訇是鱼。群众就教门问题请教阿訇满拉,如果当时说不清楚,可以下去查阅经典,查完后再告诉群众。因为教门知识学无止尽,阿訇也是人,只有造物主才是十全十美。但千万别说:“瞎汉,你知道啥?”这样伤感情的话。

讲“卧尔兹”的人,如果也能经常过个“乜贴”,出个“乜贴”的话,今后阿訇的“卧尔兹”就会更有说服力,更能受到群众的尊敬。中国古语告诉我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换句话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今社会,是一个纯粹追求金钱的社会,人们都在疯狂地追求金钱和利益,而恰恰忘记了《古兰经》的教诲。《古兰经》说:“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 102:1-2),所以,我们穆斯林的阿訇与宣教工作者千万不能陷入金钱社会的漩涡,千万不能一切为了向“钱”看,千万不能一切为了利益而忘却自己是阿訇,是满拉、是伊玛目的表率作用和劝善戒恶的使命。

二、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授课是教学的中心,辅导是教学的延续。

讲“卧尔兹”之前,一定要充分准备,要有一个像样的讲义,至少是提纲。由于汉语知识欠缺,没有写的习惯,好多年下来没有积累下可供后人借鉴的宝贵资料,基本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不系统,是跟着感觉走。只有充分准备了,才能有条理地讲好一个“卧尔兹”,对于群众关于教门方面的问题,无论何时何地,要认真思考,潜心研究。要有两颗心:爱心加耐心。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有神圣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我们必须相互提携,否则就要整体倒下。

群众造就阿訇。要提高阿訇的水准,必须首先提高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经训水准。阿訇是船,群众是水,水涨船高。

三、把握物件。

把握物件就是要弄清楚给谁讲,只有弄清楚物件的层次和要求,才能清楚讲什么和怎么讲,这里怎么讲是个方法问题,方法的新颖可以弥补题材的不足。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母语,他们的汉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还处于文化的文盲。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忙于生计,想通过“卧尔兹”强化信仰。他们当中有年轻人,但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们对教门的无知,他们需要信仰浇灌,需要建立在《古兰经》和《圣训》基础上的通俗的紧贴现实的生动的“卧尔兹”。

伊斯兰教是教活人怎样活的宗教,伊斯兰教是现实的宗教,是一种生活原则。一个好的“卧尔兹”是面对现实的“卧尔兹”,是站在物件立场上去讲的“卧尔兹”,这就要求研究物件,分析物件,然后服务于物件。比喻的生动可大大加强“卧尔兹”的感染力。

四、讲“卧尔兹”要超越教派。

强调派别,实际上是在制造分裂,从某种意义上说,悲剧的诞生只怪我们自己。一座清真寺一座山,“山头主义”严重。狭隘的民族主义,地方保守主义,教派意识等严重阻碍了教门的发展和开拓,窝里斗使我们面对腥风浊雨就象落叶面对秋风。清真寺之间应学术交流,共商族事教事而不是相互攻击诽谤和封锁。《古兰经》“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72:18)。

我有一个梦。我梦想着有一天每个阿訇都能拿起笔……

我有一个梦。我梦想着有一天各个清真寺不分教派互相搬阿訇… …应善安拉。

五、语言的突破。

目前讲“卧尔兹”,一大问题是语言障碍。只会说家乡话,就无法使你的“卧尔兹”冲出家乡面向全国,只会说中国话,就无法使你的“卧尔兹”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要掌握普遍话,掌握世界性语言。要有好的口才和表达力。伊斯兰教的发展要四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伊斯兰),只有这样,才能讲出一个现代化的“卧尔兹”,面向全世界的“卧尔兹”,面向未来的“卧尔兹”,伊斯兰特色十足的“卧尔兹”。同样伊斯兰教的发展要四个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学校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与清真寺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讲出面对现实的“卧尔兹”,活生生的“卧尔兹”,把做为穆斯林核心力量和理论基础的《古兰经》与《圣训》直接落到实处,浇灌给饥渴般需要信仰的心田。

六、观察与思考。

好的“卧尔兹”是面对现实的“卧尔兹”,要面对现实,结合现实,解决并解释现实,必须不断的观察与思考现实,积累素材,就象蜜蜂将采的花酿成蜜那样,要将观察所得材料经思考酿成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的习惯,丰富的知识,抽象的理论思维水准和哲学概括力,讲好“卧尔兹”不缺素材,缺的是对素材的主动性和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例如教育问题,进寺的全是老年人问题;年轻人和下一代怎么办的问题;把钱挣下,把大学考上就是好子女,教门一概无所谓问题;婚姻问题等等都是好题目。

由于理论水准的局限性,使我们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有条件的清真寺可以配上电脑,让阿訇上网,以丰富资讯。快乐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单纯追求财富的人,得到的并非幸福;而追求美德的人,得到的恩典却不少。

七、.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的“卧尔兹”是你来我讲,你不来我不讲,非常被动,好像在履行公务。这样只能是一直进寺的人一直听,不进寺的人受不到薰陶,“没人管”。伊斯兰教的传播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以守为攻,每个寺要巩固现有的,争取未来的,对未来的要动员到寺里来(这当然不仅仅是阿訇的事),要通过传帮带拉他们一把,使他们回归。这一点我们比不上基督教。

八、后继有人。

由于“文化大革命”,致使阿訇大都是50岁以上的德高望重的老“尔林”,再就是30岁以下的满拉,40岁左右能拿得起放得下的阿訇很少,少到几乎没有。因此,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提高现有阿訇整体素质的同时,要面向未来,抓紧机遇,大力培养并大胆任用年轻阿訇,给他们上台锻炼的机会。清真寺不是托儿所,在满拉的培养上要严进严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阿訇一个旗手,一个穆民一个火种。这方面任重而道远。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未来岁月峥嵘。

“真主确是与坚韧者同在的。”(2:153)

“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与艰难相伴的,确是容易。”(94:5-6)

“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寻求真主的恩惠。”(62:10)

在劳动中感知和知感川流不息的“瑞孜给”。

我心永远……

 

【原标题“卧尔滋”研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