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哈德”在政治话语下的演变

当伊斯兰信仰涉及到政治话题时,就无法避免政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难免夹杂政治功利性质,甚至沦为某些人获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可是,我们必须明白,这种功利性的政治话题,譬如民主、人权、公正等,必然也会引发诸多争论。

以“吉哈德”为例,虽然它的本意是督促穆斯林不断奋斗,但是,当它被赋予政治意义时,人们就很容易对它产生曲解。在政治、舆论与媒体的多重夹击下,吉哈德已然成为一个颇具贬义的敏感词,人们常将它翻译为“圣战”,认为吉哈德就是所谓的穆斯林针对非穆斯林群体的敌视与战争行为。

不仅如此,譬如法特瓦、毛拉、沙里亚等词,也被赋予诸多负面含义。须知,法特瓦的本意,教法学家对某一特定事物的裁决,毛拉,是对研习伊斯兰信仰者的称呼,而沙里亚,则是基于伊斯兰信仰的准则。然而,遗憾的是,现如今,“法特瓦”却沦为针对非穆斯林的禁令,“吉哈德”也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贬义词,被视为恐怖、战争与流血事件的代名词。

回顾历史,我们其实不难理解“吉哈德”为何会成为贬义词汇。圣战,或是吉哈德,属于可塑性极强的词汇,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可塑性是语言的正常特征,而某一特定词汇从一种语言翻译至另外一种语言时,必然会丢失部分深刻内涵。

但是,倘若我们能够避免狭隘的认知,以中正的态度看待“吉哈德”这个词,就不会武断地认定“吉哈德”就代表着针对非穆斯林群体的“圣战”,就能够避免对“吉哈德”一词的滥用以及曲解。

从根本上而言,“吉哈德”一词原意为某一特定目标而奋斗、努力。“吉哈德”的本意,是指人对自我欲望与缺陷的掌控,其目标,实为强化信仰,使内心变得更为强大,更主要的,是剔除人内心的自负、自大、恐惧、焦虑与偏见。

学习圣训,我们会发现,穆圣(愿主福安之)曾明确教导穆斯林,吉哈德分为两类,大的吉哈德,就是掌控自己内心的奋斗与努力,小的吉哈德,意指出于自卫与自我保护而与敌人进行斗争,并非故意挑起战争或滥杀无辜。

真主在古兰经中明确指出,在遭受袭击的情况下,穆斯林可以拿起武器奋起反击,这就是古兰经提到的吉哈德,也是被世人所曲解的吉哈德,它的前提,是自卫。

真主还指出,纵然是出于自卫的吉哈德或圣战,也要坚持特定原则,切不可滥杀无辜,也不可过度报复或防卫过当。穆斯林绝不可单纯为了土地、金钱或利益而挑起战争,更不可以恐怖袭击或残暴的手段报复他人。因此,正确的吉哈德,正确的圣战,首先要拥有合法的理由,即保护穆斯林的人身安全,其次,绝不可过分。

伊斯兰与其他很多宗教不多,伊斯兰信仰体系中并不存在如基督教教皇似的神权人物,纵然是穆圣(愿主福安之)的继承者,纵然是哈里发,也只能在古兰经与圣训的教导之下谨慎行事,绝不可独揽大权蛮横独行。当然,现如今的穆斯林世界,已经失去了哈里发的守护与领导,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并不具备哈里发的权威与权力。

正是由于宗教权威与政治领袖的缺失,才让某些所谓的穆斯林学者有机可乘,将吉哈德阐释为极具贬义的负面词汇。给“吉哈德”蒙上这种负面阴影的并非只是仇视伊斯兰与穆斯林的不信道者,更多源自某些自称正统的穆斯林——他们认为,与非穆斯林作战,是穆斯林的一大职责与天命。

于是,现如今的“吉哈德”已经沦为颇具侵略性的负面字眼,它成为某些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牟利的工具,他们通过渲染吉哈德,假借“吉哈德”的名义,谋求穆斯林或非穆斯林的支持,以达到自己的特定政治目标。作为穆斯林,我们必须明白吉哈德的深层意义,避免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引发更多的纷争、偏见与误解。

今天,摆在穆斯林群体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学习、认知“吉哈德”的概念,避免落入宗教狂热分子或伊斯兰恐惧症分子的陷阱。穆斯林知识分子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穆斯林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必须勇敢发声,重新获得对伊斯兰信仰的话语权,杜绝让宗教狂热分子、极端分子以及仇穆分子对伊斯兰信仰作出负面的定义,避免狭隘的教条主义与狂热主义,深入学习吉哈德的意义,学习古兰经与圣训的教诲,成为真正敬主爱人的信士,传播中正的伊斯兰信仰。

-------------
编辑:叶哈雅

出处:IslamiCity

原文:The Evolution of 'Jihad' in Political Discourse

链接:https://www.islamicity.org/2061/the-evolution-of-jihad-in-political-discourse/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