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才:真主之爱

ENDEREZAR CAMINO--b.jpg

【原典】: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107

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那是因为心灵就像身体一样,会因为缺乏某种元素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倾向于某种包含这种元素的食物。在人类的许多成员受压迫、被奴役、受到殖民的时代,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当黑暗独裁的教会剥夺人的理性自由、压抑人的创造冲动和个性自由的时代,人们向往理性和人性的解放(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口号就是“大胆地运用你的理性”),于是西方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拉开了现代社会的序幕;当迷信昌行,蒙昧当道的时代,人们执着地追求“真理和科学”;而我们这个时代,许多宗教、政党、社会团体,文艺界和企业家都在呼唤“爱”这个字,是因为工业和后工业时代,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变化以及人的异化,导致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远和隔阂。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拥挤,但心理隔膜却越来越厚,心灵孤独感越来越严重,代沟的年龄段也越来越缩短。当此背景下,人们的心灵感到了爱的饥渴和孤独的恐惧。于是,人们开始把“爱”字作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来追求,甚至用它来完全取代上帝的位置和观念。于是一个新的教会又产生了——“爱的教会”。

在伊斯兰看来,“真理、自由、正义、善、爱”都是安拉的属性,安拉在天地间有许多美好的属性和尊名:

你说:“你们可以称他为安拉,也可以称他为至仁主。你们无论用什么名号称呼他(都可以),因为许多极优美的名号都归于他。——《古兰经》17:110

安拉的美好属性通过他的创造和启迪展示在天地间,及万物和人类身上,供人们去思考、参悟和精神上的仰慕与临近。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只要大家追求美好、光明的东西,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趋向、靠近安拉的属性。但是穆斯林不会因为过分痴迷于安拉的某个属性而遗忘安拉的本体,安拉的本体与其属性是紧密相连的。穆斯林小孩从小就背诵的总信言,这样教导:

我皈信安拉,正如他所是,连同他的一切尊名和属性;我接受他的一切律例。

安拉的本体无人能知,无人能晓,但是皈信他的本体连同他的一切属性,则是人类的义务。当某一属性取代本体而昭著时,信仰容易变得空洞而狂信,继而在普通群众中衰变为低级的偶像崇拜。在伟大的《古兰经》中安拉亲自描述了自己,一如他所是,同时记载了他的九十九个尊名和诸多美好的属性。在安拉的诸多属性中都隐含着“爱”这个概念和实指。安拉是普慈、特慈的主,安拉是仁爱、慈悲的主,安拉是至赦、至恕的主……这些美好的属性是我们面前这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信士沉浸在对这些属性的凝视和情感体验当中时,他们会感到特别的满足、欣喜和宁静。他们从各种飞鸟和走兽对雏仔的怜爱和呵护中洞察到安拉的爱在万物间的展现,他们从自己的身体、感官、心灵所享受到的各种恩典、愉悦、美感、幸福中体验到安拉之爱的无处不在。《古兰经》第六章两次出现一句经文:“安拉以怜悯为自己的责任”,强调了安拉与万物及人的一种重要联系。安拉绝不会弃绝任何人、精灵和生命体的,除非人和精灵自暴自弃,绝望于安拉的恩典。安拉没有遗忘宇宙间的任何一物,哪怕是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隐藏于海底中的生灵。《古兰经》中说:

大地上的动物,没有一个不是由真主担负其给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真主知道其住所和贮藏处的。一切事物都记载在一本明确的天经中。——《古兰经》11:6

又说:

 “他们在他们的主那里的报酬是下临诸河的常住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真主喜爱他们,他们也喜爱他;这是敬畏真主者所应有的。”——《古兰经》98:8

无疑,自上而下的真主对世人的爱,与自下而上的世人对真主的爱,正是构成一种极其崇高、美满、幸福的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不是出于这种终极的目标和极致的状态,安拉不会创造众生,也不会差遣先知在人间宣教,降示尊贵的《古兰经》。伊斯兰的核心及其宗教体验的巅峰正在这段经文中,我们不可不察。

也许有人说,在整本《古兰经》当中,我们会较少直接见到类似于上述经文的安拉爱世人的章节,但是《古兰经》从头至尾却始终贯彻着安拉对世人的大爱——只有有心眼的读经者,才能发现这隐藏着的奥秘。《古兰经》并不雷同与其它经书或者宗教诗歌,以拟人化的方式来描述真主和世人的关系,它的描述是极其明确和超越的:安拉是人类之主,人类是安拉之仆,他们之间除了崇拜和被崇拜,也存在“爱”的关系,但这种“爱”不是人格化、人性化的“爱”,而是一种具有完全的超越和拯救意义的“爱。”

这正是伊斯兰与其它宗教的重要区别之处,在伊斯兰中,“真主之爱”更多地通过他的先知的伟大人格和行动折射出来,也通过他的完美的教义表现出来。这譬如强烈的阳光,需要经过物体的反射,或者折射,我们的眼睛才能直视它。当炙热灼目的阳光经过棱镜的折射,就会呈现出绚丽、柔和的七彩。

关于先知身上所折射出的安拉对世人的慈爱,《古兰经》提到:

我派遣你,只为怜悯全世界的人。——《古兰经》21:107

你们本族中的使者确已来教化你们了,他不忍心见你们受痛苦,他渴望你们得正道,他慈爱信士们。——《古兰经》9:128

先知穆罕默德奉安拉的命令传达完美的伊斯兰教义,同时他本人又是《古兰经》的忠实信奉者和实践者,他是行走在人间的一本活《古兰经》。他不是神的儿子,也不是神的显灵,他只是一个不懈地寻求安拉的喜爱,并完全顺服安拉,忠实传达启示的人。在他身上没有体现神性,穆斯林从古至今也没有将他神化,他身上发出的只是完全真实、自然的人性的光辉,没有掺杂任何造作和雕饰的成分。他不是作为神的化身或者代理者出现在人间,他是作为人类道德的完善者和楷模出现在历史上的。他的诚实是他生命的最坚实的根基,它不允许他对神和幽玄世界做出任何猜测和臆想性的描述,也不允许他对时间任何事物和他自身做出虚假和夸张的评价。当他的爱子夭折,正赶上天空发生日食,许多人认为日食的原因是圣子的夭折引起的反应,他立刻纠正说:“太阳和月亮只是安拉的两种迹象(即自然现象),不可将日月食与某人的生死连在一起。”他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爱憎和喜忧,他捍卫自己的权利,也教导别人捍卫自己的权利。但他能为安拉而放弃一切,包括心中的仇恨和情感上的尴尬、不愉快。他怜悯、同情弱者,关心孤儿、穷人,谅解无知和鲁莽的人。他为安拉和主道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和一切热诚,但这并没有使他因此而失去了自我和自我的个性。他始终保持着对他的养主的痴恋、赤诚,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最真实的人性。

作为一个穆斯林,一生应该效法先知穆罕默德的人格和行为,因为他是安拉对世人的怜悯和祝福,我们会在贯彻他的逊乃(圣行)中体验到他一生所执着追求的临近安拉的道路,体验到安拉对世人的怜悯和祝福。通过在公与私生活中,对安拉的使者的效仿,我们将自己所有的世俗生活宗教化、神圣化,从而超越庸俗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困扰。作为一个穆斯林,通过自我要求和训练,身上至少要拥有先知穆罕默德的一部分风格:真实、简朴、清洁、中庸、向往真主,远离愚蠢、是非、污秽和罪恶,运用理性和智慧判断现实,并以最容易、最有效、最简捷的方式处理现实和宗教的事务。

至于安拉之爱,更重要的则蕴含在先知穆罕默德所传达的完美的教义当中,这些教义完整地记载在尊贵的《古兰经》当中。当我们皈依并认真履行这些教义时,我们就能够摆脱生命在今生和后世的重重黑暗、灾难和痛苦,并全身心地沉浸在安拉的庇护、保佑、眷顾和怜悯当中。

根据我个人的读经体验,我把它们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重要的方面:

⑴、认主独一的道路。它是唯一能够拯救人类摆脱迷信、偶像崇拜、自我崇拜的道路。《古兰经》从头至尾不断教导人类敬拜独一的真主,不要以任何物与真主同受拜。这种教导是有益于人类的,是对人类的怜悯,而不是真主本身的需求。因为即使全人类和精灵都不崇拜真主,对真主又有何伤害?即使全人类和精灵全都崇拜真主,也不能增加真主的伟大一丝毫。因为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局限性、残缺性和人类的理想与欲求的无限性,人类必然会去寻找崇拜的物件,以完成对自身的超越。这种崇拜的天性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满足和疏导,必然走向迷信,即:偶像崇拜。但是,世界上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都是人类自身幻想的产物,他们错把有限的看作无限的、把短暂的看做永恒的、把能力受局限的看做万能的、把具有相对价值的看作终极价值。这种错觉必然会有幻灭的时候,甚至会造成灾难性的结局。认真思考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造神运动,都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和打击。从自以为神的暴君,到制度崇拜、乌托邦崇拜和意识形态崇拜,都曾经酿成过血腥的人祸。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人类曾经以各种方式尝试以人类本身或者一种制度、集体法团意识、乌托邦理想来取代独一的上帝的位置,但结果是什么呢?以研究荒诞派戏剧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艾斯林在谈到荒诞派戏剧产生的原因时说:

“自尼采时代以来,相信上帝已死的人数大大增加,而且人类已经从那些被用来取代上帝位置的廉价庸俗替代物的虚伪与邪恶中吸取了痛苦的教训。”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也说:“对人类的崇拜会导致孔德式的自我封闭的人道主义,最终会导致法西斯主义。我们不要这样的人道主义。”①

认主独一的道路是彻底从人类心中消除偶像的阴影,从人类的意识中清除偶像崇拜的道路。它是一条维护人类心灵的清洁、理性的清醒的道路,也是把人类最终带回到永恒的真主面前,带回到幸福的本源的道路。安拉不愿人类生活在迷信的阴影中、生活在受短暂的红尘和狡黠的恶魔的欺骗当中,才不断派遣使者,降示经典来拯救人类。

⑵、安拉通过先知穆罕默德给人类带来的沙利亚法,将世俗的生活转化为神圣的,将人类动物性的本能引向天使般的顺从和圣洁境地。它给了社会精英、圣徒和普罗大众同样的一条通向安拉的道路;它指导个人、家庭,也建立团体与和谐的、有序的社团和社会;它铸造自律的个人和自律的群体。它使人类的修行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把人类生活的所有合法、合理的内容作为宗教善行来对待,以提升人类的精神。沙利亚法既维护了人类的信仰、生命、尊严、财产、理智和各种正当的利益,又保持了法律的神圣性,且使每一个信仰者把安拉的法律作为修身近主的手段和途径。这种法律并不是维护暴力统治的工具,而是仆人和安拉之间的契约,也是安拉对世人的怜悯,它既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又在工具和手段中蕴含了目的性和终极性。它的每一项神圣的仪式中几乎都包含着身体的、精神的、灵魂的三类内涵,使人由外在的活动逐渐进入到神圣的意念和神圣的意境当中。比如:当信仰者要做大净时,他不仅是要清洁身体的污垢,而且还要举意清除所干的罪恶、思想上的污染和灵魂上的黑暗。

从我个人的生活经验来看,遵守安拉的沙利亚戒律可能从生活的表面上来看,给信仰者带来一些不便和约束。但是从生命的整体来审视和察看,安拉的沙利亚法则像一张无形的网,把我们与荒唐、放荡、肮脏、堕落、罪恶的生活隔离开来,使我们能够在喧嚣、混乱、浮躁、复杂、飘忽不定的现实中,与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追求的人们一起,过一种单纯、圣洁、克己、洁身自爱的生活方式。

⑶、《古兰经》给人指明了终极的归宿,并较为详尽地为展现了一个幽冥的世界,描述了善恶的归宿和最终结局。人类能够在这一终极价值的指引下,摆脱种种相对价值的困惑和折磨。人类的思想家所发明的各种乌托邦幻想都随着时代的变迁,甚至随着个体生命的消亡而化为泡影,唯有安拉所给人类承诺的后世的幸福才是永恒的幸福。回到安拉的御前,目睹安拉的尊容,进入下临诸河的崇高的乐园,才是信士的终极追求。正如离乡的人总是思念自己的故乡一样,信士的一生始终思念着相见安拉。他们为此崇高的目标,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智慧和财产而奋斗一生。

舍此三者,人类仍然要历尽艰辛和痛苦去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宿,寻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终究如追逐沙漠里的蜃景,只见其美丽的幻象,却不能真实地解渴。

作为对时代的回应,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伊斯兰对“爱”认知和表达是最合乎人性的,是最真实而未加矫饰的。伊斯兰没有在真主和人之间设立一个媒介或者一段隐喻的神话,来救赎和拯救人类。在它的教义中,没有人化的神来到人间牺牲自己或者自己儿子的生命来救赎人类,也没有被神化的人,涅盘坐化,成佛成圣成菩萨来普度众生——在伊斯兰教义中,安拉与人之间无需媒介,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得到安拉的爱和救赎,关键看你是否愿意承领这份爱和救赎。安拉从天至地垂下了一条绳索,它就是《古兰经》天启。谁抓住这条绳索,并向上攀登,便可自救,也能救人。于是,这个宗教首先提倡人人自爱,人人自救,然后把这种得救与慈爱的方法与道路广泛传播出去,而不是独善其身。在伊斯兰中,没有一个人超度别人的说法,人人要为自己的善恶和行为负责,人人终有一天要赤裸裸地面对他的造化主,接受他的眷顾或者稽核。

当人们高呼“爱的口号”时,大家是否对这个字做过真正的沉思?抛开男女之爱(夫妻之爱),父母与儿女以及近亲之间的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单说建立在一种宗教基础或者社会群体意义上的爱,我们能对它有多少概念和了解?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别人、爱这个社会和眼前的世界?我觉得许多人是十分盲目的,仅仅是跟随别人喊口号而已。

我觉得应该把宗教和社会意义上的博爱分为四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人者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和代价,始终是以实现自我的最大存在价值(相对价值),扩大自我的声誉和威望,笼络众多的人心和别人的赞美与仰慕,延伸自我生命的磁场和影响力为最高目标。当其走向极端时,则变成一种对别人的强烈的控制和占有欲望。

②、真实地面向真主,遵循自己的良知和天性而爱。出自对安拉的爱和对信仰的热诚而行善,而慷慨地施爱与人,并在信仰的鼓舞下,不断发挥人性本能中潜在的良知和仁慈,同时按照信仰的要求,放弃沽名钓誉和炫耀善功。

③、没有任何目的和意图,只是从道德和善的本体出发,慈悲和关怀别人。为行善而行善,为爱而爱。目前我无法确定,这种由天性和道德本体发出的善与慈念,其根基能有多深,或者它能发展到怎样的高度和理想的境界。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考察与研究。但是我知道,以信仰为名义的善和爱,容易走向虚伪和沽名(这是必须提防的),而没有超越的信仰做为基础的善与爱,则容易夭折和崩溃或者突然失去动力,或者转向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它经不住风吹雨打和挫折。除非它自身转化为一种坚定的信仰,盘踞在主人的心中。

④、抽空自我的爱。正如一些宗教所崇拜的圣徒、菩萨和救世主,一些人会崇尚一种绝对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将自我意识完全抽空,把自己完全变成一个为公众而生存的人物,献身于大众,也被追随者的崇拜愿望和理想所塑造。

那么,伊斯兰所选择和认同的是那一种“爱”呢?通过阅读《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以及他的生平历史传记,我们会很容易选择第三项。遵循自己天性中的善性和仁慈,同时以信仰之泉来小心翼翼浇灌之,直到它根深蒂固,与永恒的大爱和至善相连接,永不分离。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一句美好的言辞好比一棵优良的树,其根深柢固,其枝条高耸入云,凭主的许可,按时结果。真主为众人打了许多比喻,以便他们记取教诲。一句恶言恰似一棵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被连根拔起,绝无一点安宁。 ——《古兰经》14:24-26

尽管如此,我们发现一些自称虔诚的穆斯林,他们埋头于礼拜、封斋和各项个人宗教功修,他们专心致志地向往自己的得救和入天堂,但他们却在社会上表现的比较冷漠和自私。原因是一个伟大的、充满生命力的宗教在他们那里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和僵化的仪式。他们不明白伊斯兰的五功和所有善行的目的,无非是要转化人的道德面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脱离自我和物质生活的吸引力,转向对安拉的爱的仰慕和渴求,并把这种爱转化为生命的根基,从而惠及众生。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过:

不慈爱别人者,安拉不会怜悯之。

你们莫要轻视任何善行,哪怕是面对弟兄的一个微笑。

伟大的先知甚至要求他的信徒以抚摸孤儿和亲吻婴幼,来培植内心的怜悯和慈悲。如果伊斯兰在我们的身上失去了它转化信仰者,并通过信仰者转化世人的功能和效力,我们可真是安拉的罪人了!

一个人,原是死的,但我使他复活,并给他一道光明,带着在人间行走,难道他与那在重重黑暗中绝不走入光明的人是一样的吗?不信道的人,这样为他们的行为所迷惑。——《古兰经》6:122

带着来自安拉的灵光和爱行走在人间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才是真正的信士。他们从物质世界的奴役中获得了拯救,在精神世界里得到了新生

------------------------

注释①、选自社科院王晓华博士的《明星崇拜现象与信仰的一种转向》一文。

【选自马书才着《读经随笔——神圣精神与个体言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