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与广州

作者简介:王官雪,回族,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怀圣清真寺阿訇

摘要:广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源头,穆斯林曾为广州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广州穆斯林越来越多,做好双向适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关键字:穆斯林  发展  适应  和谐


 

广州是一座建城2 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一端的起点,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第一站。开放、包容的广州为伊斯兰教植根中华大地提供了沃土,秉承和平、中正理念的伊斯兰教为广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新的色彩。广州穆斯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适应广州社会交融的过程中,不断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回眸历史

据史料记载,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始于盛唐时期的广州,伊斯兰文明与华夏文明相融合,促成了基于高起点上的最早的中国穆斯林群体——广州穆斯林。

根据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简明教程》载明:史书记载与通过考古等方式探得的实际历史情况来看,伊斯兰教自东南海路进人中国的时间早于西北的陆路。这是因为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的海上往来,远在伊斯兰教复兴之前的数个世纪就开始了。这条海上航线,西起亚丁或两河流域下游河口,东行沿印度半岛过麻六甲海峡,再沿中南半岛北上到广州。后来,阿拉伯各国的穆斯林商人仍由此路来到中国。阿拉伯、波斯等地的商旅泛海来我国时,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交州海南岛和广州。根据《唐大和尚东征传》所载,唐玄宗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前漂流到此岛时,曾记此有一“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的波斯奴婢居处。另外,一些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船遇到海难,船上的人有幸免于难的也流落在海南岛,其中会有或多或少的穆斯林。

广州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港口,早在隋唐以前,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国的商舶就不断地在这里停靠。到了唐代,这里的中外贸易盛况空前。在阿拉伯史学家的论述中说,有很多阿拉伯商人和水手留驻中国,因而中国有几个城市内形成了为数相当大的伊斯兰教侨民聚居区,其中以广州为最多。如在944年,一个阿拉伯大船主前往中国,他是库法人,名叫易卜拉欣.伊本,伊斯哈格。因为他久居中国的缘故,时人称他为“中国易卜拉欣”。唐代的广州外商云集,其中各国穆斯林商人众多,且往来居住以至留居,这就为伊斯兰教在广州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其《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描述到:广州有许多穆斯林,有教堂一所,各地伊斯兰教商贾多集中在那里,有经该城长官任命的法官一人,依据该教的风俗习惯治理其民。法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与其民共同祈祷,朗读先圣教训。另据史料载,在黄巢起义攻陷广州的战乱之中死去的穆斯林、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就有十几万人之众。从上述情况来看,唐代在广州侨居的穆斯林人数众多,而且他们有礼拜的场所,并进行着正常的宗教活动,可见,当时伊斯兰教在广州已经开始传播了。

到了宋代,阿拉伯、波斯和东南亚等地的穆斯林前来广州经商,远较唐代为多,他们中久居不归以至落户广州的穆斯林越来越多。宋代建立之初,它的疆域与国力,特别是它的经济实力,比起盛唐来已显衰弱。所以,宋朝政府非常重视对外贸易。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宋朝政府曾在宋初期派遣了一个专门的代表团前往西拉夫(波斯湾东岸的一个市镇),招徕穆斯林商人,并给予他们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便利条件,特别是宋朝政府还在都城开封设立了“怀远驿”与“来远驿”两个驿站,专门接待各国的外交人员和商人。宋朝政府对进口货物给予优惠政策,还规定:海疆守臣对于往来外商要设宴款待;外商卖不掉的货物,应由政府负责购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外商纷纷来中国进行贸易。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广州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越聚越多,也有了规模较唐代更大的清真寺,如怀圣光塔寺。穆斯林公墓中所葬的穆斯林已“累累数千”人。宋代在广州的外籍穆斯林有很多。其中有留居达数十年的,还有久居不归者,被称为“五世蕃客”或“土生蕃客”。在这些外籍穆斯林之中,有携眷来的,也有娶中国女子为妻的,甚至还有与皇室宗亲女子结婚的。总之,从初唐到南宋的6个多世纪中,前来广州的各国穆斯林人数日益增多,这充分说明了伊斯兰教在广州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由广州沿海北上,首先要经过潮州。在唐代潮州也是全国蕃商云集之地。至中唐时期,潮州的蕃商之多,已经达到“列肆而市”的程度了。在唐代的互市港中,贸易最盛,蕃客最多的,首推广州,其次为扬州。另据《全唐书》所载唐文宗太和8年(834年)史料可知,:在9世纪上半叶,外商来华之地,除了扬州之外尚有福州、泉州、杭州等地。

由于唐代都城在长安,经海路来到中国的穆斯林多从东南沿海口岸登陆,前往长安,由此形成了一条伊斯兰教由东南向内地传播的路线。唐代由广州等地北上长安的道路共有三条:东路由广州乘船沿着东南海岸向北经过闽浙到达扬州,然后再沿着运河北上,到商丘后折向西,循陆路到达长安。中路则是由广州北越南岭人江西,沿着赣江谷地经过虔州(今赣州)到洪州(今南昌),通过长江水路到扬州,再沿着运河北上,到达商丘后,转西经开封、洛阳到达长安,这是早期到达中国的穆斯林们前往长安采用的主要路线。西路则由广州北上湖南,沿湘江谷地经衡阳、长沙,北行过长江到达江陵,再北经襄阳、南阳到洛阳,最终抵达长安。这三条路线分布着一些大城市,其中不少城市都留下了阿拉伯、波斯和东南亚等地穆斯林活动的足迹,其最显著的踪迹就是沿途建立的清真寺。而最有影响的四座清真寺分别是广州的怀圣光塔寺(又名狮子寺)、泉州的清净寺(又名麒麟寺)、扬州的仙鹤寺、杭州的凤凰寺。

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伊斯兰教在广州发展了1300多年,穆斯林虽历经坎坷,但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遗迹。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圣寺光塔,蜚声海内外的艾布宛葛素先贤古墓,在广州先贤古墓发现的被韩国学者视为至宝的元至正九年的高丽人“喇马丹”墓碑,誓死镇守广州城的南明守将——“回教三忠”墓,曾任六国公使的杨枢家族的一门忠孝牌坊,廖仲恺签署的“永久保留回族坟场”的省长令,位于广州火车站、旧交易会址、桂花岗、走马岗、松柏岭一带的19个山岗-580多亩回族墓地,包括现存四座清真寺——怀圣寺、先贤清真寺、濠畔清真寺、小东营清真寺在内的六座清真寺(东郊清真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日军炮火;南胜清真寺在解放后改作工厂,后又与开发商合作建成商业商务楼)等。

二、面对现实

由于战乱、经济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至新中国成立前,广州穆斯林的人数已经不多,只有围绕怀圣寺、濠畔寺、东营寺、南胜寺居住的2000多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的广州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南下大军、南下干部、南下技术人员中的穆斯林陆续落户广州,充实了广州穆斯林群体。新老广州穆斯林与全市人民一起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穆斯林代表人士。如:将国民党金库保存下来交给人民政府的马越千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新中国法学事业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端木正教授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穆斯林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将历代广州穆斯林遗留下来的19个山岗的回族墓地捐献给政府,用于广州火车站、交易会、草暖公园等的建设,足以证明广州穆斯林的爱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弄潮儿前来创业、发展,这其中包含了大量富有经商传统的国内外穆斯林。从我到广州从事阿訇工作的15年的经历来看,我亲眼目睹了广州小变、中变、大变目标的成功实现,我也亲身经历了广州主麻日从只开放怀圣寺到四间清真寺全部开放、来清真寺礼主麻拜的穆斯林总人数从1997年的300人左右逐渐增加到目前近万人的变化过程。

外国穆斯林也好,国内其它地区的穆斯林也好,只要他工作、生活在广州,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他就是广州的常住人口,是事实上的广州穆斯林,就必然对广州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从正面来讲,他们是广州这座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参与者,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他们丰富了市场、活跃了经济;从负面来讲,他们也需要广州的公共服务,他们过去生活、工作的环境与广州有较大差异,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和适应的过程。

磨合就会有痛苦,适应才能舒适。因此,我们应当多做缩减磨合期、增加适应度的工作。首先,外来穆斯林必须主动适应广州这座现代化中心城市,包括人文环境、营商环境、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适应才能生存,适应才能谈得上发展;作为广州的户籍人口(包括户籍穆斯林人口在内)也必须正确面对外来人口已经超过户籍人口的现实,秉承包容的广州传统,与外来人口(包括外来穆斯林在内)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幸福广州;作为城市管理者的人民政府,更应当统筹考虑,正确面对,妥善引导,使外来穆斯林成为广州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之

一。要实现前述目标,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来穆斯林要尽快适应广州

广州是一座不断完善中的现代化大都市,是宜业宜居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人们不管怀揣什么目的,也不管过去生活和工作的背景如何,只要他常住广州,就必须适应这座城市、接受这座城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双赢,才能够在造福这座城市的同时发展自我。

作为外来穆斯林要适应广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学法、守法、用法。作为穆斯林既要懂教法更要懂国法。在广州,伊斯兰教法只能靠穆斯林的信仰来自我约束,而国法则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做后盾保障法律的实施。自觉遵守伊斯兰教法是穆斯林信仰的体现,遵守国法则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人都应该遵守和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伊斯兰教法在广州虽然没有强制力作为保障,但伊斯兰教法对穆斯林言行的约束却非常细致并且更加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法的穆斯林其言行肯定在国法约束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遵守了伊斯兰教法的穆斯林肯定遵守了国法,遵守了国法的穆斯林未必能做到遵守教法。在广州的外来穆斯林若能用伊斯兰教法和国法共同约束自己的言行,则其行为举止必然能够在法律限定的道德底线之上,涉及穆斯林个人和群体的矛盾和冲突自然可以控制在可以调解的范围之内,确保不对社会和谐、社会稳定造成影响。要做到遵守教法、国法,首先就要懂教法和国法,充分利用各种合法的平台在穆斯林群体中广泛地普及伊斯兰教法,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广州市的地方行政法规。让在广州的穆斯林懂法、守法、不违法,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做广受欢迎的民众。  《古兰经》第三章第110节这样描述穆斯林:  “你们是为世人而被产生的优秀的民众,你们命人行善,止人作恶,你们皈信真主”。也就是说,  “命人行善,止人作恶,皈信真主”是合格穆斯林的标准和形象。如果我们穆斯林都能够以教义教规来规范我们的言行,那么,我们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最美好的形象,将会受到普遍的欢迎。正如《古兰经》第四十一章第33节和第34节所说:  “召人信仰真主,力行善功,并说我是穆斯林的人,在言辞方面有谁比他更优美呢?善恶不是一样的。你应当以最优美的品行去对付恶劣的品行,那么,与你相仇者,忽然间会变得亲如密友。

穆斯林生活、工作在广州,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纠纷。要想化解矛盾和纠纷,穆斯林应多从自身找原因,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古兰经》给穆斯林制定的标准。正如《古兰经》第二章第45节所说:  “你们是读经的,你们怎么命人行善而忘了自己呢?难道你们不理解吗?。

(二)广州户籍人口(包括户籍穆斯林在内)要与外来穆斯林互相包容,共建和谐广州

广州户籍人口是广州的主人,外来人口是广州的客人。主人要发扬好客的好传统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客人也必须尊重主人的习俗,做到客随主便,用实际行动感谢主人的盛情。这样宾主融洽、宾至如归,客人就会留恋忘返,为主人奉献才干。

广州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凡是能给广州带来益处和繁荣的人和事都能被广州接受。外来穆斯林作为信仰和风俗都独具特色的群体,要立足广州,首先要了解广州,认识广州,尊重广州的风土人情,遵守广州的法律、规章。只有尊重主人,才会受到主人尊重。外来穆斯林要植根广州,就必须造福广州,减少作为“新广州人”由于暂时的不适应给广州带来的负面影响。户籍人口中的穆斯林和“新广州人”中的穆斯林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相互问的沟通会更容易。新老广州穆斯林共同努力,将加快新广州穆斯林融人这座城市的步伐,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政府要关注并妥善解决外来穆斯林群体的合理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共服务,让他们加速融入广州的民族大家庭,使他们产生对广州的归属感,从而调动他们建设广州、服务广州、造福广州的积极性。

比如:1.外来穆斯林子女人幼稚园难、入学难。外来穆斯林常住人口子女人幼稚园和小学,不但面临着与其他外来常住人口一样学位难求、要缴纳高额赞助费的困难,而且还面临着子女在园、在校期间就餐的难题。穆斯林群体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清真饮食,而广州市能够解决清真饮食的公办幼稚园和小学只有位于越秀区的云台里幼稚园和回民小学。因此,需要政府协调说明其它招收穆斯林子女的幼稚园和小学增设清真饮食供应。在其它幼稚园和小学尚未解决这一难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云台里幼稚园和回民小学招收穆斯林子女的名额,并取消回民小学收取穆斯林子女人学赞助费或择校费的规定。根据《广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指南》的规定:  “外地来穗流动人口子女在穗接受义务教育。按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适龄流动人口子女按流人地政府统一安排上学,应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不收取借读费。办理机构:暂住地区教育局。办理方式:外地来穗的义务教育适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须在规定时间内持暂住证、就业证、和相关证明材料,向暂住地区教育局提出申请,由暂住地区教育局向学生发放《入学通知书》,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学校就读,免收借读费。不按政府安排入学而自行选择学校的可按规定收取借读费。”就广州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解决穆斯林子女清真餐问题的小学只有回民小学,教育局统一安排适龄穆斯林子女到指定的学校就读,就应该统一安排到回民小学。这样两全其美,既可以减轻其它小学增设清真餐的压力,又满足了穆斯林希望把子女送到回民小学读书的愿望。

2.广州市伊斯兰教活动场所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而且布局跟不上广州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广州市现有四座清真寺,而且全部集中在越秀区。15年前只开放怀圣寺就能满足在穗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现在四间清真寺全部开放且扩建了先贤清真寺礼拜大殿,各清真寺在“主麻”日仍然满足不了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由于工作或生活的原因,居住地离越秀区较远的一些穆斯林不得不在各自居住地附近开设临时礼拜点。这些礼拜点既难以达到宗教场所的标准,也不便于政府的有效管理。因此在穆斯林居住相对集中的各个区里逐步设立经政府批准注册的临时礼拜点或建立清真寺势在必行。

3.长期工作、生活在广州的外来穆斯林希望能在广州报名参加朝觐。朝觐是穆斯林的五大功修之一,由于我国目前每年只能组织13000人左右去麦加朝觐,有些地方报名朝觐的穆斯林需要排几年队才可能排上。长期在广州的外来穆斯林能够排上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寄希望于广州能给一条朝觐的出路。假若广州能把朝觐名额作为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州的外来穆斯林的一种奖励措施,那么必将促使更多的外来穆斯林更加努力地奉公守法,做爱国爱教的合格的穆斯林。

三、展望未来

广州这座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固有特色,决定了她的魅力,必将吸引更多的商人云集羊城。而富有经商传统的穆斯林将会伴随广州城的发展而发展,穆斯林和平、中正的理念将伴随广州影响力的增强而不断增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