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与感恩

4444.jpg

一桌饭菜,或一桌美味佳肴,看似简单,其实来之不易,最能凸显安拉的大能和对众仆的慈爱。

安拉从天空降下生命之水,荒芜干旱的大地如获甘霖。于是,就可以看到春暖花开,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农夫忙着去耕耘,浇水,施肥,收割…

春华秋实,此时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农夫笑颜逐开。百谷百果百味各归其类,芬芳四溢的果实从田间地头车载斗量,纷纷运向大小城市市场, 运向商场,最后摆到餐桌上供人们吃,喝,品尝,思考……

春夏秋冬就像一列载满货物的火车,一路向我们驶来,源源不断的把需要的粮食,蔬菜,水果,煤,天然气,石油等向人们送来,卸下……回圈往返……

所以,古兰经里说,‘教人观察自己的食物吧……’

 二

尽管如此,我们大部分人对安拉的迹象和恩典熟视无睹,而真正感谢安拉的人往往是经历和体验过饥渴的人。例如,经历过1958年‘饿节’的父辈们知道什么是饥寒交迫,他们知道五谷杂粮的味道和价值。现在人,尤其是喜爱肯德基必胜客的才华横溢的年轻一代,尤其大学生,大都是贾宝玉式的人物,看到粮食时不知为何物,真正做到了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句话。他们虽然天天好日子如过年,但是不领情不感恩。关键是他们没有体验过毛先生饥肠辘辘肝肠寸断的饥饿疗法。

弱势群体们饮食起居比较简陋,所以,他们中虔诚敬意的人比较多。他们一年里如果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感谢之情顿生,赞美安拉不断,好‘读瓦’不停。而城里的成功人士们,频频赴宴,顿顿手抓伺候,却日久生厌,冷酷之心顿生,于是,礼拜时铁石心肠,纹丝不动。正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圣训中多次强调‘吃三分,喝三分,空三分’;‘病从口入’。

 ‘……在城里,教门虔诚的人要少得多,因为他们吃的肉类,面食和副食品很多,已使这些人基本上变得冷漠无情和处事漠然……荒年饿死的人往往是富人,存活下来的是些穷人’(伊本 赫尔敦《历史绪论》p113)

波斯著名诗人萨迪在他的名著《蔷薇园》(清真寺里称为《古斯棠姆》) 里,提到战乱时一个大胖子和一个瘦骨嶙峋的人被俘关进了同一间牢房,为了防止他们逃走,牢门被砌住了。随后人们忘记了此事。等到十几天后人们记起两人打开牢房门时,发现那个瘦子眼皮一闪一闪,他还活着,而大胖子早已被饿死了。

 三

七年前家父(愿至高无上的安拉怜悯他)归真。那天站者那则送亡人回来,路遇一陌生老人,名努哈。他说自己专程从兰州赶来送家父。主要原因是五十年前,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家父管过他一顿饭,仅此而已。当他回忆起往事时,其情景特别感人。当时永靖陈井窑沟里,流放着成百上千的阿訇和穆斯林等劳改犯,其处境极其悲惨人寰。著名的白哈马志信阿訇伍德阿訇当时就在那里干苦役。现在的老人们都熟知此事。当时约二十多岁的努哈到窑沟里头看望父亲返回永靖县途中,已是饥寒交迫,饥肠辘辘。时值饥荒年代,粮食匮乏,无处求食,正在无可奈何之时,安拉的安排,遇到在县城一国营店铺当营业员的家父。于是吃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顿饭。

有关一顿饭的文章莫过于《一碗阳春面》,那是一篇日本妇孺皆知的文章,读后令人潸然泪下。读者不妨上网看看。

总之,斋戒的含义就是感恩,就是知道五谷的味道,平时吃饱喝足的恩典,从而真正感谢安拉。

可是人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文化只是教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没有让人去思考创造百谷百果百味的安拉的大能和恩典。类似的例子如,很多患者痊愈后感谢医生‘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却忘记感谢赐予生命和健全体魄的主。通读中国文化,翻遍水浒三国红楼梦,都是‘士遇知己者死’,‘知遇之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皇恩浩荡’,都是教人如何崇拜皇帝,服从上司,领导器重,教人如何对名人歌功颂德,感恩戴德,几乎看不到感谢上天造化之恩的文字。这是传统文化无法走向全球,而是走向死胡同的致命伤所在。简言之,中国文化教人感谢人,不感谢安拉。

既然提到了中国文化,也顺便说几句伊斯兰文化,做简单的比较。

文化人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上的众使者,圣贤哲人如孔子,改革家马丁路德,宗教家如佛陀,索罗亚斯德,帝王将相秦皇汉武到革命导师马恩毛列斯,以及凯撒大帝到成吉思汗等等,都没有达到我们的使者穆罕默德(愿安拉福安之)所达到的成就,例如,今天地球上人类居住地的三分之一是他的追随者——穆斯林的家园,而前面提到的那些伟大人物大都已经成为历史和传说或只是拥有数量有限的追随者。同样,伊斯兰历史上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如灿烂星河,光彩夺目,但是大都不为人知,原因之一是伊斯兰不提倡推崇人,禁止崇拜人。例如,穆斯林有自己的许多历史学家,比如赫尔敦,他的《历史绪论》让西方人钦佩不已,比起西方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更加精彩。再如医学家伊本 西那,哲学家伊本鲁士德,数学家等等。穆斯林不需要学习西方亚里斯多德,马可波罗,莎士比亚,卢梭等等。国人开口闭口都是西方名人的原因是西方喜爱鼓吹推广自己名人的结果。简言之,伊斯兰文化突出的是感谢安拉。

干脆再扯远些,这里说二则与两种文化有关的趣事。

《东周列国志》载,春秋时晋国内乱,太子重耳带领七英杰出逃,路过五鹿。时过中午,君臣饥肠辘辘,饥渴难耐。重耳命大臣狐偃向田间地头的农夫求食。农夫不但拒绝提供食物,而且扔给一土块嘲笑他们。于是,君臣大怒,抽出宝剑欲斩杀农夫。这时狐偃急忙劝阻道,‘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天假手野人,以土地授公子……’。意思是上天借农夫之手把国土赏赐给公子。于是,重耳急忙下车拜受土块。后来,果如狐偃所言,此地都归重耳所有。狐偃可谓是独具慧眼之人。

后来读伊斯兰史,发现与此有惊人相似的一幕。时值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穆斯林三万大军在萨阿德率领下与波斯帝国派遣的,由鲁斯坦姆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对阵卡迪西亚。哈里发命令萨阿德在开战前派遣使团奉劝波斯皇帝归信伊斯兰。萨阿德派遣几位使节来到波斯千年宏伟壮观的宫庭,来见皇帝叶兹里德。皇帝看着衣着朴素的几位阿拉伯人,不屑一顾。听了一番穆斯林精彩陈述之后,他当庭命人拿来一篮子土,表示就像拿这篮子土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打败穆斯林。 阿西姆迈步向前,把篮子放在肩膀上,说:“我是使团的首领。”接着他就疾驰返回去见萨阿德,他说,“请接受我的祝贺,因为敌人自愿把他的国土送给了我们。”他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安拉借国王之手,把波斯帝国的土地送给了穆斯林,萨阿德对这种解释非常高兴。 果如其言,不到一年的时间,波斯帝国土崩瓦解,全部成为穆斯林的疆域直到永远。所以说,阿西姆也可谓是独具慧眼之人。

这两件事,一件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中国春秋,另一件发生在一千四百年前的波斯,两者相距近万里。其本质都是至高无上的安拉借他人之手把国土赏赐给他所意欲的人。简言之,这两件事都可以用这段阿叶提(古兰经文)做概括:‘国权的主啊!你把国权赏赐给你所意欲的人’(古兰经3:26)

【原标题:斋月随笔】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