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非穆老师这样问我

【按:当汉族老师问有关伊斯兰、有关回族的一切知识与事情时,我们很多人表现痴呆状,无法抬起自己的头,读书不仅是为了寻找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更是一种精神需求,也许还是为了寻找答案······

本文作者的成长经历,也许很多人都有过相似的情景,不知道手机前的读者朋友是如何面对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与作者共同经历与思考,交流与行动,我们到底是被汉化呢,还是自我放弃?是“理性”的优先选择,还是对私欲的过分妥协?】

 

六年前,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回族青年,但并非一位真实的穆斯林。

六年前,他自称有信仰,却对其一无所知。

六年前,他努力地翻越了西海固某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小山丘,从那里,他逃离了西海固。

当踏进那被无数的山里娃日思夜想的大学校门之后,他变了。自一堂思想政治课以后,流淌在他血肉中的那颗信仰的种子开始萌动,进而膨胀,在心房和血管内横冲直撞,以至于差点让他窒息。

他是一位在大一就被学校穆斯林学生圈子“遗弃”了的人。开学那天没有被那些忍受着斋戒饥渴,在烈日下搜寻“穆斯林”标志的可爱的人儿迎接到。又被分配到了学校临时搭建的临时公寓,更是错过了一包包甘甜可口的爱心水果(至今他还在羡慕那些未曾出现的场景)。从此他便错过了一切,错过了圈子组织的各种信仰启蒙活动;错过了与优秀的兄弟姐妹们相识的契机;最重要的是他错过了重新找回那本该属于他的美丽信仰的机会。但是,安拉并没有弃绝他。安拉的援助在十一放假前的一堂政治课上来临了。

他已经记不清那位非穆斯林老师的名字,也已经想不起那次上课的具体内容。只记得老师提到了一个关于伊斯兰和穆斯林的问题:

“哪位回族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们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是什么含义,“穆斯林”又是怎样定义的?”

没人作声,更没人举手。

他抬头望了望四周,班里的四十几位同学个个都举着脖子,四处搜寻着什么,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好奇,最后眼神都集中在了几位低着头颅的学生身上,面对认识的几位元同学投射过来的眼神,他的面部顿时发了烧般的滚烫,迅速将头也低了下去。

“你们班没有回族学生吗?谁是回族举起手来让我看看----”

他率先举起了手,虽然对自己的民族和信仰几乎一无所知,但是以前一直听长辈们说过:“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都应该以自己身为穆斯林,身为回族而自豪!”

四处打量了一下,其他几位回族兄弟姐妹陆续扭扭捏捏的,看似很不情愿的举起了双手。他不知道他(她)们当时的想法,但是表情中透露着不情愿和些许看上去像是因自己的身份而感到卑贱或羞愧或是因惧怕回答问题而胆怯的复杂神情。

“好吧,就你们四个人,一个一个来吧!”

一个,两个,三个,有的人干脆说不知道,有的人则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到头来还是什么也没回答出来。到他了,他是最后一位,全班同学都用充满渴望的眼神盯着他,希望能从他这里得到能让老师满意的答案。那时的他完全蒙住了。生活在传统的回族家庭十多年,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伊斯兰是什么。从来都不曾了解穆斯林是什么含义。虽然听过一些阿訇的沃尔兹(演讲),但内容除了故事还是故事。他也从未接触过关于伊斯兰的任何书籍,除了从小就背记的一本杂学,和一本被精美包装的用奇怪的文字写成的经书(后来才知道那是阿拉伯语的古兰经)。手心里全是汗水,记不清当时吱吱呜呜的都说了些什么。他用一双羞愧、无奈、惭愧、无辜的眼睛盯着老师。

老师轻蔑的笑了笑,表情中充满了失望和瞧不起。在暗示几位回族学生坐下后开始用手指点着他们,是那种瞧不起对方时惯用的流行手势。边指点边说道:

“你们这些少数民族!还不知羞耻的说你们被汉化了,其实是你们自己放弃了你们的文化和信仰;被汉化是建立在你们放弃的基础之上的,被汉化只是你们为自己找的一个解脱的藉口罢了------”

他的脑袋瞬间像是被电击了一般。整个身体像是被抽干了血液后的虚脱,冷汗浸湿了他的后背,一股凉气渗进了骨髓。内心像是被穿刺般的疼痛,进而发热,穿过血管延伸至周身。浑身上下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在以后的信仰历程中他也曾多次出现过类似的感觉。或是在听到一句令人畏惧的古兰经经文后,或是在地铁站角落的某块空地铺着拜毯礼拜时,或是在听着某位穆斯林哭泣着讲述自己的信仰历程时,或是在看到国外穆斯林儿童在遭受战火和饥饿的图片或视频时。总会有这种说不出的感觉,之后便是莫名的泪水、无法控制的冷汗、澎湃的心情或是心如止水的宁静。

那节课后他失落了好久,不想吃饭,不想学习,像是丢了魂一样。内心只有一个念头:了解自己的信仰,了解伊斯兰到底是什么,穆斯林到底应该是一群怎样的人。于是他到处打听可以购买到穆斯林书籍的地方。

第二天的早晨,他第一次听说了“小麦加”,那天是主麻,他特意买了一个新的背包,装着受伤的灵魂,买了张去临夏的汽车票,独自一人去了那改变他一生的地方。

当时的临夏,清真寺周边的穆斯林书店到处都是,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关于伊斯兰的书籍。可如今这种局面已不复存在,很多书籍已像某些群体一样无辜的被躲进某些黑暗的角落里不敢露面。或许残酷的现实和不可改变的境遇已不再允许有思想、有信仰的书的异议和抗争。要不然拥有自由的书籍怎会无法自由地行使自身育人的权益?而那些销售者却可以自由的对那些书籍的自由进行界定?那天他将书塞满了新买的书包,从那包书里他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信仰-------

大学的四年一直在温暖中度过,大一过后他也找到了圈子,在温馨的圈子里幸福的体验着信仰的甜美。可是一切都在临近毕业时改变了。听着已经毕业并融入社会的学长学姐的故事,他内心焦躁不安。原本优秀的兄弟,走向社会后先是放弃了晨礼,放弃了一直坚持的古兰经诵读,近而是以礼拜打包和花花拜的方式形式化的欺骗着自己,最终沦落为每周坚持一次聚礼的主麻人。原本美丽的纱巾女孩,摘去了头巾。原本被圈子每一个优秀的穆斯林兄弟追求的姐妹最终成为了他人的妻子,而那位也并不优秀,有的甚至吸烟喝酒。

他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真的是现实社会的残酷?真的是我们被汉化了?他不明白,他开始担忧,开始忧虑,开始畏惧走向社会。

他后来做了一个决定,继续在大学校园的温室里待着,读研究生!想在校园里继续完善自己的信仰,使自己不至于在走向社会后被现实的诱惑所吞噬。想要在此期间寻求一条出路,一条可以在未来走向社会以后能带给自己安宁与幸福的出路。那时,自己能够找到一方可以按时叩拜的净土,一口合法且佳美的食物。想在此期间试着在现世的生活里寻求,寻求一个没有硝烟,没有忙碌,没有浮躁,没有忧愁,没有压力,没有为生存放弃良知,没有为利益尔虞我诈的世界……

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一切真的很难很难,只有当那颗高昂的头颅亲吻属于每一个敬畏者的那方净土的时候……只有当傲慢的眼神里因畏惧和敬畏安拉流出泪水的时候,只有在带着完美的小净,进入梦乡,带着纯洁的灵魂步入睡眠的时候………他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安宁,才能见到那梦寐以求的世界。

因求学的需要他去过很多地方,也渐渐明白了很多问题。其实所有的考验和困难都是我们给自己找的一个放弃信仰的藉口。是在坚守信仰和追求现实生活享受之间选择时,我们主动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是被迫的汉化还是主动的放弃?是他人的逼迫还是情愿的妥协?是真实的无奈还是自我安慰的藉口?他发现其实古兰经中早已有了答案。所有的问题,不管是信仰的逐渐缺失还是灵魂的逐渐堕落,都是源于对真主的敬畏之心的丧失。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出现了问题,整个身体无异于行尸走肉。

使者曾经说过:“人的身上有一块肉,这块肉好了全身皆好。这块肉坏了则全身都会腐烂变坏。须知,这块肉就是人的心。”

同样的道理,信仰的灵魂和精神就是敬畏(泰格哇)。一个穆斯林如果丧失了对真主的绝对敬畏,那么对于他来说因无法面对各种考验而逐渐放弃自己的信仰是很显然的。【……谁敬畏真主,他将为谁开辟一条出路。 而且从他料想不到的地方供给他。谁信托真主,他将使谁满足…… 】(65:2-3)【……谁敬畏真主,他将使谁顺利。 】(65:4)。敬畏的丧失使我们对于一些原本容易的善行和主命心存畏惧,便开始寻求能使自己容易的藉口。便开始心安理得的放弃一些东西,一步步的向自己的私欲妥协,而最终被其俘虏。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工作、职位、情面及潜规则时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妥协于自己的私欲,妥协于大众化的“意识形态”。

或许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我们是否还拥有信仰的灵魂和面对现实事物进行优先选择的尺规。

随着各种微信平台在网路上的风靡,各种速食式的伊斯兰知识充斥着每一位“渴望知识者”的眼球。今天某某学者和某某阿訇因某种观点在掐架,明天又是关于什么爱兹哈尔灯塔,后天又冒出来个更加深奥的主题。

一些穆斯林的思想在这些知识的精华中游走,各种速食式的高大上的学识充胖了原本一无所有的身躯。原本瘦骨如柴的无知者,如今已臃肿不堪。便开始仗着自己看过的几本书,读过的几篇高大上的速食文章就开始夸夸其谈,人云亦云。从此不再系统的研读古兰经和圣训,不再踏踏实实的系统性的学习伊斯兰。于是,便开始觉得每个人所说的貌似都有道理,从内心深处遗弃了那本该拥有的正确的信仰尺规,慢慢的失去了自我辨别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安拉欲使你们容易,不愿使你们困难----】(2:185)决不能成为我们因现实生活的不便而放弃礼拜、因生活环境的考验而放弃斋戒、因工作的需要而摘去头巾、因人情世故的需要而饮酒犯罪的藉口。绝不能!很多人都在努力地以“穆斯林行为中的优先选择”为名,为自己寻求方便和容易。都在以所谓的理性和大众化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为尺规对伊斯兰进行“人性化”的改造。一味地为寻求古兰圣训与所谓科学之间的平衡,一味地妥协于流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一味地为防守世界的媒体舆论压力而人为地解释古兰经的含义,这样做是否理智?目前穆斯林学者界有没有伊斯兰的权威可以把持这个“度”,而不至于偏离真实的“中正”,不至于在刚刚走出“传统”、“保守”之后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

伊斯兰永远都是纯真的,尽管我们自己所理解的伊斯兰太狭隘;穆斯林原本优秀而强盛,可是如今的我们还无知的以此来吹捧自己。

的确,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东西,外在的环境和力量是无法将之改变的,除非自愿放弃!

------------------------------ 

【穆金虎,笔名:和平之鸽,回族,宁夏隆德县人,2013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文学爱好者,心蕾,读一斋平台发表《逃离西海固》、《被掩上的门》、《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梦中的沙沟回不去的西海固》等作品,现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读生物物理学硕士研究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