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坊”:三大宗教场所“比邻而居”游人多

 

“白天看古迹,晚上逛回坊。这是近些年来西安旅游的很多海内外人士都有的难忘经历。”在西安黄河旅行社从事导游工作29年的陈严说。

    陈严告诉记者,西安市回民聚居的“回坊”最吸引人的是一座有120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它的“中国庭院式”建筑风格令海内外游人赞叹不已,而且在距此不到一公里的西边,与其“比邻而居”的还有一座近600年历史的道观和一座千年佛寺。如今,这里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旅游者,成为陕西新的旅游热点。

    这座传奇的“中国庭院式”清真寺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西北两百多米处,称为化觉巷清真寺或清真大寺。穿过长长的古玩、民俗和小吃一条街,漫步寺间,由东而西目光所及是高大的木牌坊、雕梁画栋、园林式的院落布局、森列的碑刻与雄伟的礼拜殿。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77岁的化觉巷清真寺大阿訇马良骥解释说,史传唐朝“安史之乱”时,参与平叛的回纥人(在今天的新疆一带)来到唐长安城,住在现在的道观--城隍庙附近学习唐朝的法令、制度和汉人的风俗习惯,定居后建立了清真寺,遂形成了今天方圆约两平方公里的穆斯林聚居区──西安回坊。

    “若非不经意闪现的阿拉伯文装饰和头戴小白帽的穆斯林,人们很难将这座中国传统院落与清真寺联系起来,这真是奇景。”与许多国际“驴友”一样,来自荷兰的北京大学留学生杰克对回坊小吃十分青睐,对于清真寺也有了重新认识,他说:“这儿更像是一座花园。”

    在当地居住的回民海保荣告诉记者,文革期间这座庭院式清真寺的一大部分被一所小学和一座面粉厂占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政府投资整修了寺内的礼拜大殿,在马阿訇努力下礼拜殿内木雕了满墙的《古兰经》堪称一绝。

    马良骥说:“中国不只回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大家根据教义、教规封斋、礼拜,欢度自己的节日,捐钱维修清真寺,攒钱去麦加朝觐……如今,许多在西安工作学习的穆斯林到这儿做礼拜,其中有许多中亚、北非来的留学生,大家如同一家人。”

    35岁的刘士天道长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参观这座距离道观仅几百米的清真寺。他说:“这个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深深吸引了我,它院中有院,院中有园,园中有洞天,虽然处于城市的闹市区,可是这儿静的没有一丝世俗的繁喧,这是一处难得的修练场所。”

    刘士天2003年开始主持西安城隍庙,近几年政府投资对此进行整修改造,使这座建于1433年的道观内木牌坊、戏楼、大殿等建筑修葺一新,这两年中国阴历年初一至十五期间,每天都有十几万人来此赶庙会。在其东西两侧的居民多是回民,其大殿北墙之外的庙后街虽因城隍庙而得名,如今也是回民日常生活、来往化觉巷清真寺的主要通道。

    马良骥说:“西安的羊肉泡、灌汤包等回民小吃远近闻名,很多人也慕名而来,你在这里能看到各教各派以及不信教的朋友们相处和谐,友好往来,人们都很尊重彼此不同的风俗习惯。”

 新华网西安11月22日电(记者冯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