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修复一座900年的古老清真寺

桑给巴尔,被世界旅行家们称为“像一颗璀灿的宝石镶嵌在印度洋宁静的水面上”的岛国,有丰富的资源,尤以丁香闻名于世。  那里是古代阿拉伯人经常访问和贸易的地方,历代留下了浓厚的阿拉伯文化特征。  一座建于公元12世纪的清真寺就是历史的见证。  非洲东部著名的基兹姆卡兹(Kizimkazi)清真寺,内部墙壁的装饰文字,是古代流行于阿拉伯世界的古库法体阿拉伯文,十八世纪经过了一次大修整,外部形状带有古波斯和斯瓦希里结合的建筑特点。

在一百多年前经过修整之后,再也没有加固,这座东非最古老的清真寺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当地穆斯林组织呼吁各方赞助修复这座有价值的历史古迹,是坦桑尼亚的文化传统实物,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呼吁书说:“修复这座古寺,必将获得预期的效益,以它的历史意义证明坦桑尼亚与阿拉伯世界的密切联系。  坦桑尼亚人民为此感到骄傲。”

这座清真寺位于穆斯林居民生活区之内,从来没有停止过使用,九百年来赞主声和诵经声不断。  因为年久失修,数百年来的风吹雨淋和海风腐蚀,砖石缝隙之中有鸟窝和成群的蝙蝠安家。  现在急需一次大修理,不但须清理历史灰土和鸟巢,从屋顶到内外墙壁都须更换和加固,安装现代化的电器和照明系统,铺上礼拜垫,并且保持历史的原貌。

当地居民都很穷苦,他们已尽力维持清真寺正常功能,但无力修缮。  美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表示,愿意出资帮助修复这座古寺,复兴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而且同时帮助修整在临近的奔巴岛上的其他两座古清真寺,都有二百来年的历史。  美国使馆官员到桑给巴尔现场视察,同当地穆斯林居民代表座谈。 根据民众说,他们那里曾经是印度洋上的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市场,桑给巴尔港口停靠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远洋船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但是,自从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之后,受尽西方国家的剥削和奴役,切断了海上通道,停止了对外贸易,他们被沦为贫穷的殖民地社会。  古代的阿拉伯人给他们带来了文明和财富,而西方殖民主义的掠夺造成他们无穷苦难和贫穷。  多数居民依靠打鱼为业,风里去,浪里来,收入微小,生活艰难,他们的地方政府没有钱修路,没有钱打井,更没有钱修理清真寺。  美国官员问,他们既然缺少许多东西,都需要帮助,哪个是应当最优先考虑的项目?   大家一致回答:“修复清真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