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印度学者的朝觐感受

[编译者按语:作者瓦希杜丁.汗博士(Dr Wahiduddin Khan)是印度的一位伊斯兰学者和思想家,作品甚丰,在印度和国外出版过二百多部书。  他是印度先驱乌尔都语伊斯兰学院和伊斯兰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对印度穆斯林的现代信仰和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是他在2005年朝觐归来之后的感想,正值今日又逢朝觐的季节,由《伊斯兰之光》编译组翻译成中文,以飨读者,因沙安拉。]

302.jpg

我这一生一直在学习和研究伊斯兰,但我对朝觐的理解只限于书本知识,直到去年,在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完成了朝觐的功修,才深深感到,我所能独享的真主恩典。  朝觐的全部礼仪延续许多天,按照传统的程序一路走下去,所得收获对于一个人终身受用不尽。  我对朝觐知识的阅读和朝觐功修的体验,最后结晶为一点体会: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以认主独一为生活核心,而且一切言行应当时刻遵循真主的法度,构建成功的一生。

当一个人决心去朝觐,他从家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他的一切心思和感情,早已走在他的前面,直接奔向真主。  他从此解脱了原有世界的一切留恋和挂念,一切都放下了,远远离开了,他以坚定的步伐朝着真主的世界走去。  他的目标是真主的房子——天房,在那个地方,保留了历代先知和他们的弟子们所留下的永恒启示,他们为真主的大道而生、而奋斗、而牺牲,他们惊天动地的伟业受到世代后人的尊崇和敬仰,千古传颂。  朝觐礼仪中有许多历史场景,历历在目,使朝觐者观看、经历和沉思,领悟到真主的全部使命落实在最后使者的身上,他任重道远,向世人展现了真主最后的天经启示。

走上朝觐旅途的人,逐渐融入朝觐者的人流之中,造物主下降的真理使这些人感动、流泪和哭泣,大家都为一个目标,向前进。  映入眼帘的景象使人震惊,万众一心朝向真主的真情实意溶化了他,如果他还想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到如同一滴水落入流高温的熔炉,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他的行为被溶解了,思想被溶化了,感情被再造了,成为另一个人。

当加入了朝觐的洪流,朝觐者都进入了神圣精神状态,想到造物主和真主的万能造化,这是生命中的重大问题。  真主创造了这个朝觐,并向朝觐者提供了一切物质条件和方便,让全世界的穆斯林有机会到这里来参加天房前的大集会,体悟真主的仁慈和万能,彼此相识。  这里的一切活动,使朝觐者看到生命的渺小和短暂,是一次复活日的演习,人人平等地站立在真主面前,战战兢兢,接受真主公正判决。  在那里的人,都忘记了前些日子风餐露宿的辛苦,感觉到是突然间灵魂的升华,是自己的精神飘飘然脱离了躯体,人间的日子成为过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冒险,孤独出现,审阅自己曾经的行为。

当所有的朝觐者在踏上圣地前脱去常服换上戒衣时,互相面面相觑时发现,彼此一样,本无区别,贵贱高低之分都是人类自造的标签。  所有的人都穿着两片不加缝制的白布戒衣,看不到财产和地位的差异,也脱去了人间的各种虚伪和炫耀,与生活过的“那个世界”相距更加遥远,共同朝着真主命令的方向走去,心在一个强力的磁场中被吸引,奔向天房。    看看周围,数千人,数万人,几十万人,数不尽的人,平常能说会道的嘴都停止的为自己辩解,不再吹嘘自己的成就或歌颂人间的事业,都异口同声地向真主发出呼唤:“真主啊!   我来到了!  我应召来到了!”  “拉拜克,按拉混迈!  拉拜克!”  千遍万遍地呼唤,人人都在呼唤,不分昼夜,整个圣城在呼唤,天地万物都在呼唤。 

自己现在在哪里,也都常常失去印象,因为这里不像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所以,“我来到了”所到的地方不像是大地上的任何城市,也不是地图上标记的麦加,而是在天上,在宇宙空间。  这样呼唤时,是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都交还给了真主,更深的意思是,我回归到了真主这里,这里是我的真正归宿,我应全心全意崇拜你,服从你,是你的忠诚奴仆。  “我来到了”这句话是誓言,是终极的表白,完成朝觐功课返回家乡之后,永远不能忘记曾经在天房前的宣誓,整个身心全归真主所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句话陪伴着后半生,制约一切言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怀着既定目标,一直到复活日。

走进宏伟壮观的大禁寺,不论从哪里角度的大门进入,迎面都能看到高高耸立的天房克尔白。   每个朝觐者身不由主地走向它的跟前,开始朝觐的第一个仪式,按逆时针方向绕行七圈。  绕行的意义历代学者都有不同的神奇联想,甚至现代科学家认识到,这是全宇宙的运动方式,宏观的天体和微观的粒子都是朝真主意欲的同一方向运转,是来自真主的动力和指令。  在进入朝觐第一礼仪中,朝觐者至少应当想到,他的一生都应当围绕万能的真主为轴心旋转一辈子,因为人活着,一切动力和行为指令都来自真主。

在朝觐中,有一个重要的礼仪是“赛伊尔”(奔走),在萨法与麦卧尔两山之间来回七次奔走。  这个礼仪是回忆哈哲尔太太得知真主的许诺之后,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寻找生命的水源,坚信真主,用尽浑身全部能量和精力寻求真主的恩惠,锲而不舍。  真主的诺言实现了,她们母子二人发现了水源,使易卜拉欣家族从窘困走向了繁荣昌盛,这就是源远流长的麦加城内的潺潺泉水。

朝觐期间的阿拉法特日,是朝觐礼仪的高潮,全体朝觐者在阿拉法特山下的平原上搭建的帐篷里度过一夜,日出前站在山坡上祈祷。  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人,身穿白色戒衣,茫茫一片无尽头的皑皑白色,都是在祈祷中的人,四周远处都是青山峻岭。  所有的人都在发出由衷的呼唤:“真主啊,我来了!  我来了!”   这呼唤是对隐藏在灵魂深处许诺的呼应,也是对未来行为的誓言,表白对真主的忠贞不渝,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坚定的归宿。  当朝觐胜利完成后回到家乡时,只须想起在阿拉法特的一天和在那一天的呼唤,就不会偏离真主的大道或误入歧途。  有过这一次赤裸裸站在阿拉法特山坡的体验,在这里说过的这 一句话将在洗涤过的心灵里永存,对世间的贪婪和名利看得很轻,在人生中终于找到了崇高的奋斗目标。

在朝觐结束前,“投石”是一个重要的礼仪。 在麦加城外十二公里的地方是穆兹达里法山区,当年先知易卜拉欣在执行真主命令时,出清b了三个恶魔挡住了去路,引诱他抛弃真主的使命而服从邪恶的欲望。  先知易卜拉欣用石子向这些恶魔投去,击退了它们,抵御了它们的阴谋诡计,刚强地走在真主指引的道路上,他成功了。  这是奋斗,同内心里隐藏的恶魔奋斗,向敌人投去石子,击破敌人欺骗的花言巧语,与其说是战胜了敌人,不如说是战胜了自己,成为勇敢的斗士。  人的一生就应当这样活着,恶魔无处不在,斗争从不停息。  投石的教训,是自我强化立场和坚定信心的训练,对任何时代的信士都有现实意义,因为“投石”代表了从内心里战胜敌人,是穆斯林个人和社会强悍的精神力量。

朝觐之后的第一个对真主的朝拜行为是宰牲,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同他的儿子易司马仪向真主表示忠贞的行为。   真主启示他们用生命为牺牲服从命令,他们在所不辞,毫不犹豫,他们的忠心获得真主的怜悯,赠送给他们一头羊代替,证明服从真主的人,将受惠于真主,使生活更加容易。

 以上是我朝觐之管见,一千多年来,前人对朝觐的感受和记录都十分充足,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去朝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曾经多次去朝觐的人,每次感受都不一样。  不论见解深浅,凡是有机会去朝觐的人,回来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彼此之间会有说不完的话,大家分享真主的恩赐。

  (阿里编译自The Message of Pilgrimage by Wahiduddin Khan;/english/Hajj/1426/Labbayk/01﹒shtml…,2008/11/09,伊光编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条评论